淮北市林业局2024年林长制工作情况报告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林业局 发布时间:2025-06-18 11:44 字号:

今年以来,淮北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大力实施“绿美江淮行动”,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深化改革,推动林长履职提质赋能。一是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发2024年第1号总林长令,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2024年市级林长会议,多次对林长制工作作出批示,牵头领办防火装备提升及火源管控等重点任务;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有关文件,多次开展巡林专题调研,牵头整改自然保护地环保督查反馈问题。市县林长通过现场调研、“四不两直”、督查督导等方式,履行巡林、“三联系”等工作职责,协调解决古树名木保护、基层林业队伍建设等重点难点事项,有效提升林业资源保护水平。二是“林长+清单”破解难题。印发林长制改革年度工作要点,探索实施“林长制+林业重点工作”,创新林长制“一单一函一检查”工作制度,建立林长领办督办重点工作清单。制发林长制提示单、督办单26份,推动解决林木管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问题24个。三是“内联外扩”凝聚合力。在全省率先建立“林长+河湖长”湿地管护协同共治机制,推动建立徐淮宿联合林长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巡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协同联动。健全“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向衔接,提升林长履职效能。

二、科学造林绿化,提升绿量空间和森林质量。一是开展绿美江淮行动。印发《淮北市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累计创建升级森林城市3个(市辖三区),省级森林城镇18个,省级森林村庄198个。优化优良乡土树种在城乡绿化、林网、路网建设中的比例,增加绿化层次,丰富绿化景观。今年以来,完成营造林2.7万亩,创建绿美乡镇2个,绿美村庄6个,建成口袋公园10个。二是实施“二次上山”行动。制定《淮北市国土绿化“二次上山”行动规划暨绿水青山2.0版(2023—2028年)》,实施“每年5万株黄栌”计划,开展石质山造林绿化美化彩化及配套防火步道、消防设施等建设。加强林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龙脊天路四季景观提升、林相改造补植、山场绿化、中幼龄林抚育等重点工程,累计栽植侧柏、黄栌、连翘等乔灌木20万余株,增绿扩绿山场覆盖面积近7000亩。三是创新生态修复治理模式。以朔西湖公园为试点,探索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国企引领投资、区企充分进入、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市场化模式,通过栽植娜塔栎、落羽杉等树木,丰富植物群落,增强生物多样性。实施垂直立体绿化,岩壁垂直绿化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四是推进林业防护治理。按照“精准测报、有的放矢、全市统筹、分域防治”原则,采用“无人机+地面防治”模式实施“靶向治疗”,美国白蛾、杨扇舟蛾类、草履蚧、白粉虱和天牛等有害生物防治效果显著。全市防治面积由55万亩“精准”至20万亩,节约资金约100万元,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零。提前谋划2025年杨絮预防治理,摸排市域内部及周边杨树密集区,对市区周边10千米范围内的杨柳树注射抑制剂3万余支。

三、保护利用并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是强化林地要素保障。落实林地“占补平衡”,建成林地储备库220.15公顷。优化征占用林地审批举措,保障省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水利部分)、高新区科创产业园、沱浍河航道等重点工程顺利实施。二是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落实湿地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打造多层次湿地保护体系。现有省级以上重要湿地2处,发布一般湿地名录6处、湿地保护小区57处,全市湿地保护率达56.7%。开展自然保护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检查5次,完成省自然保护地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销号3件。三是筑牢森林防火“安全网”。落实落细《关于推进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淮北市森林违法违规野外用火举报奖励办法(试行)》《临时护林员管理制度》,健全“林长+警员+科技员+护林员”的“一长三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市180名护林员成为网格员。加强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实施防火割草7000余亩。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发送森林防火短信40万条,张贴禁火令3000份,发放宣传彩页1000余份,悬挂条幅300余条。全市未发生一起较大及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四是强化依法治林。加大涉林行政案件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滥伐盗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组织林业、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毁林、破坏野生动植物专项执法检查,坚决守牢林业资源安全底线。全年办理林业行政案件21件,办结率100%。建立健全古树管护机制,开展古树保护修复工作、石榴古树认养认建活动,获得社会广泛关注。

四、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培育林业经营主体。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森林康养基地等,安徽开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杜集区卉聚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家企业获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育之宝公司获评省级特色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二是推动“林旅”融合。修建完善“龙脊天路”森林防火道,配套建设防火步道,防火瞭望塔改建为山顶观景平台,“龙脊天路”成为网红“打卡地”。创新推动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推行“林长+党建”“林长+支部+合作社”,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森林康养、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林旅融合发展模式。举办以笆斗杏、石榴、葡萄等特色林果产品为主题的旅游节、采摘节活动30余场,吸引游客150余万人次,拉动消费7000多万元。三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召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部署农田林网林权证办理、发展林下经济等重点任务。推动石榴古树园林权改革,统一征收土地33亩,委托专业公司统一运营管理,实现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充分激活林地经营活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通过盘活林下资源,形成以林下养殖、林下种植为主的林下经济模式。全市林下经济面积7.95万亩,综合产值达2.4亿元。四是实施科技强林行动。建立健全林业科技特派员定点联系林长科技示范区、林长责任区、林业企业制度。今年以来,新增林业科技特派员12名,开展技术服务30余次,服务涉林主体303户。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核桃、石榴技术服务团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林农,努力让林业科技成为林农致富的“好帮手”。

五、创新引领发展,拓展“两山”转化路径。一是拓展林业碳汇应用场景。制定林业碳票管理办法、碳汇计量监测方法,探索“碳汇+”工作机制,拓展林业碳汇在义务植树、林业行政执法、绿色低碳金融等领域应用。“淮北市碳汇林基地”正式揭牌。二是推进“碳汇+生态司法”。建立“林长+院长+检察长”机制,出台《关于在破坏环境资源案件中开展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适用林业碳汇实施办法(试行)》,引导违法行为人以认购林业碳票或履行同等价值碳汇损失赔偿金的方式,弥补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实现从“治罪”到“治理”工作思路转变。三是发展绿色金融。制定《淮北市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业务指南(试行)》,进一步丰富绿色低碳金融产品体系,畅通林业碳票融资渠道。将林企纳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对象,加大林权抵押贷款等政策宣传力度,发放林业碳票质押贷款10万元,承办省级公益林保险3.21万亩,提供风险保障金1719.87万元。

我市林长制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林业发展空间不足、石质山绿化森林质量不高、林业产业经济发展不强等。下一步,淮北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持续推进林长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重点任务,大力实施绿美江淮行动,扎实开展国土绿化“二次上山”行动,推进林旅产业融合发展,奋力推动新时代淮北林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