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淮北市国土绿化二次上山规划暨绿水青山2.0版(2023-2028年)》解读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林业局 发布时间:2024-12-25 15:36 字号:

2024年12月4日,淮北市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淮北市国土绿化二次上山规划暨绿水青山2.0版(2023-2028年)(送审稿)》。12月23日,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淮北市国土绿化“二次上山”规划暨绿水青山2.0版(2023—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我市石质山场为非宜林荒山,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石质山造林绿化工作,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相山绿化,2002年以来开展大规模石质山造林,至2022年,全市累计石质山造林和疏林地补植13万多亩,栽植各类苗木1100多万株,山场林木植被覆盖率从不到30%提高至80%以上,实现全面消灭荒山,完成“首次上山”初始绿化任务。探索出“七步造林法”,创造了皖北石质山地造林奇迹。

为进一步巩固石质山绿化成果、提升石质山场绿化、美化、彩化档次,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市林业局起草了《淮北市国土绿化二次上山规划暨绿水青山2.0版(2023-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石质山造林是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首次上山”初始绿化后,东部石质山场仍存在部分区域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单一、生态系统不稳定的问题。“二次上山”对林分不均、裸露区域进行加密补植、彩化美化,使森林达到结构完整与功能完善的健康状态,提升生态稳定性,促进石质山地森林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市绿色生态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该《规划》严格履行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2024年9月10日至9月14日,通过书面征求市财政局、杜集区政府、烈山区政府等12家单位意见,共收到反馈意见1条,采纳1条。9月15日至10月14日,在市林业局官网公开征求意见,未收到相关反馈意见。10月18日,市林业局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该《规划》,并提出修改意见。11月12日市司法局对《规划》进行合法性审查。12月4日市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该《规划》。

四、工作目标

实施营造林工程58106亩,建设防火步道12400米,建设森林消防水箱11个。规划期为2023至2028年,分年度实施,项目总投资7789.28万元。

五、主要任务

《规划》主要包括规划背景与建设意义、项目区概况和建设条件、总体思路、建设任务、技术措施、重点片区建设、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建设效益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保障措施10个章节。规划目标任务为2大类工程,包括营造林工程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营造林工程包括新造林、森林抚育、防火步道两侧绿化三项内容,总规划建设总面积58106亩。主要针对市城区东部石质山场“首次上山”造林绿化的成果进行补充完善,在林分分布不均、郁闭度低或裸露的空地空缺处,以及森林防火步道两侧路肩处,进行加密补植、彩化、美化。开展以龙脊天路为主线,对其周边山体重点片区进行彩化美化建设,分5个片区工程,包括杜集梧桐谷片区工程(拟2025年实施)、烈山四季榴园片区工程(拟2026年实施)、烈山龙脊山片区工程(2023-2024年已实施)、烈山通用机场片区工程(拟2027年实施)、烈山黄营村片区工程(拟2028年实施)。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森林防火步道建设和森林消防水箱建设两项内容。总规划建设森林防火步道12400米、建设森林消防水箱11个。主要结合龙脊天路及山顶瞭望塔布置森林防火步道、并沿森林防火步道设置森林消防水箱,实现龙脊天路及重要节点的联通,实现森林可进入。步道两侧栽植具有观赏性的防火树种,建成兼具景观和防火阻隔能力的防火阻隔带,提高石质山地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保证石质山绿化造林成果。

六、创新举措

一是促进森林质量提升。按照“拾遗补缺、彩化美化、提质增效”的原则,实施“二次上山”行动,将石质山地工作重心由造林转变森林质量提升,因地制宜,通过中幼龄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措施,优化林分结构,选用具有观赏价值、生态效能高,并有石质山地造林绿化成功栽植经验的彩色优良乡土阔叶树种进行补植改造,增加树种组合和植被层次及季相变化,科学配置,将常绿、落叶乔木与灌木合理搭配,营造彩叶混交林。二是助推文旅产业发展。在市城区东部石质山地开展“二次上山”,通过在沱河东路、龙脊天路出入口、龙脊山自然风景区、瞭望塔等重点片区处打造景观亮“点”,以龙脊天路及防火步道做“线”进行串联,实现自北部梧桐村、中部风景区直至南部黄营村的项目区域石质山地绿化“面”生态景观提升,从而完成“点、线、面”完整生态体系的建设,打造市城区东部沿山黄金旅游带。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切实发挥主导作用,科学谋划,明确部门任务和落实措施,按照作业设计,将工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同时强化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作业设计、工程进度、施工质量、竣工验收、项目审计、后期管护等关键环节顺利开展。建立石质山地造林工作考评体系,强化项目督查,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部门协调联动。市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检查、验收,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烈山区政府、杜集区政府等有关单位配合,并接受上级政府和相关主管单位的指导、检查、监督和审计。构建多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强大合力。

(三)做好资金保障。“二次上山”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确保财政对工程建设的投入是工程实施的必要条件,该项目列入政府性投资计划,争取省级及以上资金支持,由市林业局牵头,杜集区政府和烈山区政府参与,各级财政主管部门配合。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工程建设项目应采用招投标制度,做到公开透明,财政、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四)严格技术标准。严格执行石质山地人工造林、森林抚育等技术标准,确保苗木能“栽上去、活下来、长得好”。按照各年度作业设计施工,认真落实各项技术措施,科学合理安排作业方式,切实减少森林资源浪费、减轻作业施工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加强项目成员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抽调相关技术骨干,定期开展业务指导,进一步提升项目组专业技术水平。探索技术创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石质山地种植、养护、采伐和管理等技术,继续探索在困难立地造林、抚育及林火管控等方面技术创新,保证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八、政策咨询方式

咨询部门:淮北市林业工作站

咨询电话:0561-3027143

咨询地址:淮北市相山区人民中路196号淮北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