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征集程序开展情况】淮北市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林业局 发布时间:2024-07-12 17:21 字号:

部门征集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绿美江淮行动的意见》(皖办发〔2023〕32号)文件,按照市领导批示要求,结合淮北实际,市林业局拟起草《淮北市“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请各单位结合各自职责分工,提出修改意见,于2024年3月6日(星期三)下班前经单位主要领导签字盖章后,PDF扫描报至邮箱,有无意见均需反馈。

联系人:袁永伟,联系电话:0561-3021559

电子邮箱:zzhmfk@163.com

附件:《淮北市“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淮北市林业局

2023年3月1日

部门反馈

序号

单位

反馈意见

采纳情况

1

市委宣传部

建议在“三、保障措施(四)加强宣传引导” 责任单位中增加淮北市传媒中心。

已采纳。

2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议 1“重点工作任务(四)绿美园区行动, 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从责任单位删除。”  2“保障措施(二)加强政策支持,将市发展 和改革委员会从责任单位删除。”3“保障措施(三)加强科技支撑,将市发展 和改革委员会从责任单位删除。”

已采纳2、3,未采纳部分已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沟通一致。

3

市教育局

无意见。

4

市科学技术局

无意见。

5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原市经济和信化局)

无意见。

6

市财政局

无意见。

7

市生态环境局

无意见。

8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无意见。

9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无意见。

10

市交通运输局

无意见。

11

市农业农村局

建议重点工作任务(一)绿美镇村行动中, 将“绿美镇村行动与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等有机结合”修改为“绿美镇村行动与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和美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

已采纳。

12

市水务局

无意见。


公众征集

《淮北市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绿美江淮行动的意见》(皖办发〔2023〕32号)文件,市林业局起草了《淮北市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行政决策公众参与活动,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2024年3月18日至2024年4月18日,欢迎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反馈:

1.联系地址:淮北市人民路196号淮北市林业局,邮政编码235000

2.电子邮箱:zzhmfk@163.com

3.联系人:淮北市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科),联系电话:0561-3021559

附件1:《淮北市“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docx

附件2:《淮北市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doc

淮北市林业局

2024年3月18日



公众反馈

《淮北市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经2024年3月18日至2024年4月18日在淮北市林业局官网公开征求意见,我局未收到社会群众和单位关于《淮北市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反馈情况,特此说明。



政策文件

中共淮北市委办公室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淮北市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委、政府、市直各单位,各驻淮单位:

《淮北市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淮北市委办公室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12日

淮北市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高水平城乡一体化绿美人居环境,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五宜”幸福城市建设,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绿美江淮行动的意见〉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点工作任务

到2027年,全市林地面积总量不减少,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森林结构明显改善、质量持续提升,湿地保护率达56%以上,重要湿地得到全面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率不低于98%,水网、路网沿线应绿尽绿,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7%以上,绿美江淮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全市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结构更加优化,功能更加完善,林业碳汇能力进一步提升,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幅度提高,生态治理效能显著提高。

(一)绿美镇村行动。积极开展镇政府驻地绿化美化,合理布局绿化空间,通过乔、灌、花、草等植物合理配置,营造以乔灌木为主体的花坛花境、园林小品等公共绿地,提供休闲、健身的绿色空间。加强街道两侧、干道沿线绿化提升,打造小而精美的街道微景观。扩大“森林进村庄、经果林进庭院”规模,利用沟河路肩、四旁隙地、田间地头等宜林地植树造林,采用单株、树丛、树群等配置方式,因地制宜、见缝插绿,营造围村林、护路护堤林和游憩林,建设一批小微绿地。将绿美镇村行动与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和美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到2027年,打造6个绿美镇、30个绿美村庄,全面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水平。〔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此项及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县(区)落实,不再列出〕

(二)绿美城市行动。优化城市绿化空间,采取规划留绿、留白增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等多种方式增加绿地总量,加快形成布局均衡、功能完善的绿地系统。重点建设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国球进公园”等城市绿美行动。到2027年,城市绿道建设60公里,口袋公园建设40个。(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三)绿美园区行动。与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绿化相衔接,根据园区不同类型和功能定位,开展绿化美化。园区道路绿化美化,选择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生态效益好的乡土树种。厂区绿化美化,建设具有固土防尘、隔音降噪等功能的绿化带,营造布局合理、季相鲜明的园区绿化景观。(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绿美校园行动。将绿化美化融入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建设绿美校园,制定适合淮北市中小学校的实施方案。全市中小学和在淮高等院校结合办学特色实施校园绿化美化,打造生态、安全、趣味的绿美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教育,采取自评、申报、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推荐参评省级绿色学校。到2027年,创建各级绿色学校500所(含幼儿园)。(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五)绿美河湖行动。立足全市水网总体格局,从流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依托淮水北调—引江济淮工程,发挥水库、湖泊调蓄功能,开展引江济淮工程输水干线“百里清水绿廊”建设,以新沱河、王引河、萧濉新河、龙岱河、洪碱河等为重点,开展河湖岸线生态保护与综合整治,构筑具有防洪保安、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景观美化的多功能生态岸线,建设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全面推进湿地建设工程,以中湖、凤栖湖等重要湿地为重点,采取堤岸绿化防护、水生植物恢复、沟渠和滩地整治、生态补水等措施,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质量。到2027年,建成市级以上幸福河湖50条(个),湿地公园和水利风景区全面实现绿化美化。(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林业局)

(六)绿美景区行动。深入挖掘各类景区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切实保持景区内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实施景区绿美建设行动,增强观赏性、适游性和宣教功能。人文景区实施增绿添美,选择配置本地乡土植物,以生态特色彰显历史底蕴和人文价值。自然景区实施植绿增彩,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原有植被,在人行道、车道、服务中心和停车场等场地因地制宜开展绿化美化增绿扩绿,以兼顾观花、观果、观叶等观赏性强的地被植物为主,提升绿化品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到2027年,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达10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达20个。(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

(七)绿美通道行动。以市为推进主体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在设计时统筹考虑通勤便捷、生态景观和消纳排放功能,留足绿化空间,一体规划、接续实施。针对性地提出景观设计、环境保护、水土保护和生态恢复的防治措施与设计方案。扎实开展主干道路沿线、主要交通节点等绿化美化,结合淮北市气候与生态特点,广泛使用乡土树种,积极培育混交林,营造复层景观林。对缺株断带质量不高的公路林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建设标准进行补绿扩带、更新改造。到2027年,全市以市为推进主体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90%以上。(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八)绿色产业发展行动。加快林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应用,提升林业产业科学化水平。结合石榴、灵枣等产业资源,培育林产品精细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构建淮北木材加工新格局,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林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做好林业“土特产”文章。挖掘森林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新业态,充分利用榴园石榴、黄营灵枣、段园葡萄等林业产业基地、“龙脊天路”旅游风景道和南湖等湿地公园,打造一批兼具特色性、辐射力、影响力的重点森林旅游项目;围绕森林康养“食、住、行、游、娱、购”六大方面,增加文化、旅游、养生等智慧森林康养要素,深入推进“森林康养+”产业融合。依托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平台,宣传推介淮北特色林产品。到2027年,建设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0个,省级特色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2个,全市林业产值超65亿元。(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九)绿美古树保护行动。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按照“一树一档”建立古树名木档案,落实日常管护养护措施,加强日常巡查巡护,防止人为破坏和过度干预。开展古树名木资源监测调查,加强实时动态管理,强化古树群保护,推进古树公园建设,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生境,对濒危古树名木及时抢救复壮。建立健全古树名木分级管护制度,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迁移、破坏古树名木行为。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到2027年,古树名木挂牌保护率100%,建立古树公园1个,古树旅游文化景点5处。(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十)绿美森林提升行动。巩固完善农田林网建设,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做好农田林网新建和残缺林网补造,建设高效农田林网样板工程。深入实施“五大森林”行动,大力开展石质山绿化提质增效、废弃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推进“二次上山”行动,实施“每年5万棵黄栌”计划,加快建设“龙脊天路”四季景观工程、相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工程,加强森林抚育经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碳汇能力。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灭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坚守生态安全底线。创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开发“碳票+义务植树”应用场景,建立一批主题林和“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到2027年,农田林网化率达90%,完成“二次上山”行动规划目标任务,林业碳汇能力不断增强。(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退役军人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二、保障措施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绿美江淮行动全过程,充分发挥四级林长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定期调度,充实基层护林力量,加大日常巡查、养护等工作力度,确保绿化美化成果。市直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细化落实举措,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加强对绿美江淮行动政策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林业企业纳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支持范围,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林业,严格落实林地定额使用、以补定占和占补平衡制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开展绿美江淮专题宣传活动,普及科学绿化、绿色发展知识,倡导爱护生态、崇尚自然、绿色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营造人人植绿增美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