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林业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度工作计划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市林业局持续深化林长制改革,坚持“四个围绕、四大方向、四项工程、四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开展“二次上山”行动,“每年5万棵黄栌”计划,推进森林碳汇发展,创新“碳汇+”模式,全市森林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持续放大。
(一)深化林长制改革。完善制度促创新。与徐州市、宿州市建立跨地区林长制共建机制,提升跨界林区管护治理水平。深化“林长+检察长”机制,推动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衔接,探索“碳票+生态司法”新模式。织密网格强监管。完善四级林长和“一长三员”网格化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古树保护树长、示范园园长等民间林长。发布总林长令5份,建立督办单、提示单、记录单 “三单”推进机制,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林长制改革更加规范化。探索创新做典范。完善石质山七步造林法,《淮北市石质山改造及森林生态网络多目标规划研究》获省级科技成果奖。淮北市烈山区被评为2022年度省级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优秀等次,获得通报表扬。完善举措提效能。出台《关于提升林长履职效能若干举措的实施方案》《淮北市“林长能力提升年”活动工作方案 》等文件,通过专题培训、督查督办、走访帮扶等七项关键举措,提升各级林长履职效能。加强宣传促发展。组织开展林长制提升专题培训班。通过制作视频、开展成果展览、发表理论文章、发布简报、开展宣传进校园活动等形式,广泛传播改革成效。在中国绿色时报、国土绿化杂志、人民网、学习强国、安徽日报、国家林草局网站等媒体平台发布林长制改革成效文章100余篇。安徽日报对我市林业碳汇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二)国土绿化提质增效。营造林任务超额完成。通过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植树造林等方式,累计完成营造林任务3.18万亩。四项工程扎实推进。丰富发展石质山“七步造林法”。实施皖北川藏线四季景观工程。累计栽植各类彩叶阔叶树种12万株,修建登山步道4.1公里,增绿扩绿、彩化美化山场覆盖面积6000亩。实施相山林相改造工程。对640亩剩余山场补植绿化,疏枝抚育过密林200亩。实施中湖重要节点景观提升工程。通过优化植物搭配,打造水岸花廊。实施省级森林村庄创建工程。制定《淮北市创建省级森林村庄实施方案》,采取以奖代补,引导创建15个省级森林示范村。生态修复不断探索。实施中湖修复工程,按照4A级风景区标准,完成朔西湖郊野公园建设工程。实施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探索性工程,通过栽植爬山虎实施垂直绿化,探索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新路径。
(三)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成立市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明确14个人员编制,加强自然保护地宣传和日常保护工作。扎实做好相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中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回头看”、疑似点位核查,落实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重大事项制度。严格森林资源管理。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创新林地占用审批举措,主动服务市场主体,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出台《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野生动物禁猎区和禁猎期的通告》,成立市级收容救护中心,救助各类野生动物100余只;建立“放归”机制,开展系列“放归”活动。启动“林业生态保卫战”。完成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55万亩,人工防治草履蚧1.5万亩,张贴10万张黄板防治白粉虱。全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未出现成灾情况,完成省下达指标2.83‰任务。
(四)科技赋能资源管理。建设“天眼”系统。建成使用智慧林业一期、二期山场防火监控项目,架设热成像双光谱重载云台摄像机,对山场森林资源实施全覆盖预警。制定《关于推进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方案》,推进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运行信息化平台。完善林长“五个一”信息,推进林长制信息化平台运行和“林掌APP”使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应用古树二维码。制定古树名木和后备资源保护措施,完善古树名木管理保护网络信息平台,定期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身体检查”,落实“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登记“电子户口”。整合古树资源,委托专业团队统一运营管理,保护和传承古树文化,创新开展古树认养活动,明确古树养护、体验研学、采摘果实等权益。淮北市明清石榴园古树群荣获全国首批“100个最美古树群”称号。
(五)创新林业碳汇发展。首次发行市级林业碳票。经过前期外出学习、调研,总结林业碳汇发展先进经验做法,编制《淮北市林业碳汇工作方案》,多次召开林业碳汇专题会议,探索适宜淮北地区的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印发《淮北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淮北林业碳票方法学》等文件,在全省实现第一个市级林业碳票发行。首次实现林业碳票交易。我市首张林业碳票的持有人安徽丰和农业蔡里林场与淮北通鸣矿业、相山水泥公司实现全市首笔林业碳票交易,金额72万元。首次实现以碳代赔。深入探索“碳汇+”模式,进一步拓宽碳票在城市大型活动和公务会议、义务植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等应用领域和场景。杜集区检察院在滥伐林木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代为认购碳减排量35.74吨二氧化碳当量,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认购等值林业碳票,解决了补植复绿“执行难”问题。
(六)拓展生态富民路径。突出龙头带动。培育林业经营主体示范典型,全市现有省级现代化林业示范区、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示范社、森林康养基地等36家。2023年新申报省级特色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1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吸纳社会资本投入林业。创优林业营商环境,引进宁丰木业、雨佳木业等大型木材加工企业。探索市场化拍租模式,引导大户或企业承包主干道和沟河堤滩等闲置土地开展造林绿化及管护。发展绿色金融。持续做好林权抵押贷款和“五绿兴林·劝耕贷”“皖林邮贷通”,开展2023年新型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专题活动。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80万元。办理省级公益林保险2.51万亩,风险保障金1960.03万元。创新生态护林员人身意外险、古树名木保险等险种,办理古树名木施救费用保险116万元。推进林旅融合发展。扩大石榴文化旅游节、葡萄采摘节、黄里杏花节、四铺菊花节等旅游品牌影响力。建设皖北川藏线旅游线路,打造相山国家森林公园、龙脊山—南山村多条精品生态旅游路线,实现森林可进入、可游览、可体验。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
下一步,市林业局将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绿美江淮行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四个围绕、四大方向、四项工程、四化管理”的“四个四”工作思路,以“收好关、谋好篇、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基调,深入实施“五大森林”行动,努力实现林业工作“六个突破”,推进全市林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实施国土绿化“二次上山”行动。组织编制《淮北市国土绿化“二次上山”行动暨绿水青山2.0版总体规划(2023-2027)》。坚持“拾遗补缺、美化彩化、提质增效”方针,通过5年左右时间,把初始绿化以侧柏为主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复层林,即由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委托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淮北市重点区域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进全市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谋划相山国家森林公园、中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建设,积极向上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在项目资金争取上求突破。
二是引导林权流转,推进林业产业集聚发展。依托我市榴园、南山、相山森林资源,打造森林景观,吸纳社会资本投入,逐步建成集康养、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于一体的新型林业产业体系。以建设省级特色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为抓手,加强技术扶持,实施石榴、苹果、葡萄等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高质量发展行动,引导加工技术升级和产业有效聚集。加强政策扶持,引导林地规模流转,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题,积极引导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创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上求突破。
三是推进碳汇林业发展,发挥林业碳票后续效应。发展森林碳汇,推进碳票交易,拓展“碳票+生态司法,采用“以碳代赔”的方式实现生态补偿,探索碳票+金融、碳票+义务植树”等创新应用,加快形成多元参与的碳中和实现机制,拓展林业碳票多种应用场景,在碳票后续效应上求突破。
四是推进采石宕口修复治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两山”理念,采取探索爬墙虎垂直绿化,采取“生态修复+光伏产业”模式,用市场的逻辑撬动民间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持之以恒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变环境“疮口”为城市“窗口”,在宕口修复治理上求突破。
五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推进乡村绿化提升。通过三森创建,结合高标准农田林网项目,科学规划,采取扩绿新建、补植完善、改造提升等方式,调整更新现有林带提高防护效能。深入推进绿美村庄和绿美乡镇行动,开展村庄四旁绿化,见缝插绿、宜绿尽绿,通过乔冠华草合理配置,推进乡镇街道两侧绿化美化、提档升级,打造"小而精美"的街道景观,在乡村绿化上求突破。
六是提升林长履职效能,推进林长制工作争先进位。坚持深化林长制改革,发挥市县林长示范引领作用,压实各级林长责任,推广巡林“六步法”,落实市县林长“三联系”制度,推进督办单、提示单、记录单“三单”机制,切实提升林长履职效能,在林长制改革上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