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林业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林业局 发布时间:2022-02-21 10:00 字号:

2021年,市林业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和示范先行区建设,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全面加强林业生态保护,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美化,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全市林业重点目标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202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出台《淮北市关于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四级林长体系建设,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域设立市级林长,全市共设立林长819人。探索建立山场管护段长、古树保护树长等第五级林长,共697人。完善林长制“五个一”平台建设,共建立护林档案753个,护林方案537个,配备技术人员164人、责任民警178名、护林员511人。市委书记张永签发《淮北市总林长令》,要求各级林长加强巡林督查,建立林长巡林三单制度,市、县级林长共解决问题45个。开展县级林长述职评议。建立“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联合市委组织部开展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培训班。省政协农工党对我市林长制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探索我市林长制改革经验。

(二)国土空间绿化提质增效。继续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编制完成《淮北市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公布推广16个优良乡土树种名录。全年共完成营造林3.34万亩,占省下达任务的101.22%,其中人工造林0.83万亩,占省下达任务的104.44%。新建完善农田林网5万亩。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2个,全市参加义务植树106万人次,尽责率达到95.6%。编制《淮北市实施安徽省生态廊道联动片皖北片区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三森创建”,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19个。编制碳汇森林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碳汇监测。

(三)森林资源管护成效显著。加强林地资源管理,完成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推进林草湿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对接融合。加强行政审批,受理452件,办结率100%,好评率100%。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共办理行政案件8件,查处率100%。加强森林防火,投资800万元建设完成“东部山场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做好森林防火宣传,对重点山头、林区、墓地坟头和关键路口,密集张贴禁火令2000余张,发送森林防火手机短信15万余条,严格值班制度,开通护林员护林巡山APP,推进“防火码”应用,全市未发生一起较大森林火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开展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作业138架次,防治面积约55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98‰。加强古树保护,全市2412株古树名木全部挂牌保护。

(四)自然保护地管理不断加强。出台《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成立淮北市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为局属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4人。抓好中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完成科普宣教馆和植物科普小径项目,不断强化中湖科研宣教功能,提升中湖生态环境。《安徽相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已报省局评审。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全年累计救助苍鹰、猫头鹰等野生动物55只。组织开展安徽湿地日等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彩页5000余份。

(五)林业富民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林业总产值达44亿。编制我市“十四五”省级特色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工作规划。制定联系帮扶林企工作方案,成立8个联系帮扶工作组,帮助30余家林企办实事、解难题。积极宣传“五绿兴林·劝耕贷”,加快推进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全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100万元,贷款余额350万元。通过省农担公司担保为林企提供贷款700余万元。推行政策性森林保险,完成省级公益林投保2.5万余亩,特色经济林投保3.5万余亩。开展“林长制国元护林保”试点,开发古树险、苗木花卉险、护林员意外伤害险等险种。

特色亮点

一是擦亮石质山绿化品牌。在石质山“七步造林法”基础上,探索“七步造林法+”,突出抓好“经营、修复、提质、封育”八字诀。抓经营,完成森林多目标经营山场绿化覆盖面积1000亩绿化美化、彩化任务,挖穴1.5万个,栽植侧柏、黄栌等苗木3万株。抓修复,采用挂网客土喷播、高次团粒喷播、生态植生孔生态修复、MREM模块生态修复技术四种模式,完成泉山废弃宕口(大山头)27113m²生态修复、双顶山西侧总面积约22049 m²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省长王清宪就我市市场化推进生态修复的做法给予批示。抓提质,大力营造混交林,优先发展乡土树种,对石榴等经果林进行低产林提质改造。抓封育,实行封育结合,山场全面禁牧、禁葬。完成退化林修复0.5万亩、封山育林1万余亩、森林抚育1万余亩。

二是创新平原造林新模式。深化开展森林进村庄、经果林进庭院“林木双进”活动,政府无偿提供苗木,充分利用“四旁”空闲地,实行“一村一品”绿化,大力营造庭院林、小果园等,颜道口村商庙庄等104个村绿化各具特色,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三是激发林业发展动能。每年市财政统筹1500万元用于林业发展,重点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国土绿化、林业科研项目等。完善公益林补偿财政奖补政策,开展市级公益林生态补偿,对8万亩市级公益林给予每亩15元生态补偿。在省财政对省级公益林补偿的基础上,市级财政对省级公益林每亩补偿5元。

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市林业局将以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和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主要目标,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林长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抓好五大森林行动,完善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制度执行,督促工作落实,统筹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和示范先行区建设。

二是开展国土绿化提升。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完成省级下达营造林任务,强力推进四条生态廊道建设。统筹城乡造林绿化,深入开展“森林进村庄、经果林进庭院”行动,计划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森林村庄14个,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拓展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探索石质山“七步造林法+”森林经营模式,继续做大做强石质山多目标经营。

三是夯实森林资源管护。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强化森林督查。抓好森林防火,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物资储备和防火宣传,全面推行“防火码”,开展智慧林业三期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强化美国白蛾等综合防控,遏制有害生物扩散蔓延。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认真落实《关于建立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重点抓好中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安徽相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加强林业行政执法,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四是加强林业产业发展。积极扶持林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指导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促进全市特色林产品品牌升级。进一步完善木材加工、苗木花卉、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体系。

五是持续深化林业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林业金融产品,推动开发适林金融和森林保险产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组织开展碳汇监测,探索开展碳汇交易。着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增强林业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