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十一五”林业科技发展规划

浏览次数: 作者:王峰 发布时间:2010-10-27 00:00 字号: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和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我国林业事业正处在相持阶段攻坚战的关键时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林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靠于科技进步,实现淮北林业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实现林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为此,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定》和中共淮北市委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林业发展的意见》精神,根据制定淮北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我市“十五”林业科技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的五年,是林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是林业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五年,是重新构建新型林业的五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林业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五”林业科技工作积极依托退耕还林工程、长防林工程、绿色长廊工程、相山绿化工程、经济林建设工程等六大重点林业建设工程的实施,紧紧围绕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设科技含量这个中心,加大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初步建成。至2005年,全市已建成市、县(区)级林业推广站(中心)3个,乡(镇)级林业工作站5个,水利林业站19个。林业事业单位科技人员32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以下职称20人。
二是林业科技示范体系建设起步并逐步规范。烈山区新蔡镇被批准为安徽省软籽石榴科技示范基地和安徽省软籽石榴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培养了张裕勤、石宗宏、魏恒新、陆育才、宋兴好等经济林、速丰林、花卉苗木科技示范户20余户。几年来,我市实施林业六大工程建设中,共建设各种示范基地和领导示范点20余个,面积12万亩。
三是林业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加快,取得一批科研新成果。实施“淮北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研究”、“退耕还林造林模式技术研究”、“淮北软籽石榴的选育与开发”、“三倍体毛白杨引进与开发”、“银杏叶茶的加工制作”、“淮北软籽石榴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皖北石质山场造林技术研究”项目,取得多项成果。选育淮北软籽石榴1号、2号、3号三个软籽石榴品种,通过了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淮北软籽石榴标准》在全省颁布实施。大力推广了石质山地造林技术、石榴套袋技术、林草牧复合种养技术、南林895杨树新品种试验示范及栽培技术。通过实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提高了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中的科技含量,林业科技贡献率达35%。
四是林业科技富民效益显著。通过开展大规模的科技掊训活动,采取科技下乡、讲座、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培训人次达10万人。同时理论和现场操作相结合,传授先进的造林、嫁接、疏花疏果、套袋、贮藏等林业实用技术,培训了一批林业技术骨干,造就了一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队伍,提高了全市林果业的管理水平。
我市“十五“林业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林业发展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成果转化率偏低,技术储备不足,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机制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偏少;林业科技体系不健全,队伍弱化,管理体制不顺;林业科技服务手段落后,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林业科技工作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解决的关键是要加快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林业科技的机制问题和投入问题,增加林业科技事业发展的原发动力。
二、“十一五”林业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中共淮北市委   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林业发展的意见》精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立足全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实际和生态建设处于相持阶段的林业发展特点,紧紧围绕生态市建设和实现在安徽率先崛起的目标要求,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契机,以建设比较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坚持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推进淮北林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淮北大地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
(二)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大对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吸引市内外科技人员来我市创新立业,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和交流,注重吸纳高校科研力量参与我市林业重点课题的研究。
2、以产业化为核心的原则。要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选择具有较好产业化前景和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切入点,突出重点,下大力气支持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产业规模的扩大,真正使我市林业科技的发展达到质的飞跃。
3、以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原则。超前思维,在大力提高我市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外地先进品种、技术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本地科技资源,加速我市林业科技的进步。
4、高新技术与先进实用技术相结合的原则。高度关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林业高新技术的创新、追踪、跟进的能力,加强林业高新技术和常规先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与相互促进。
(三)战略目标
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适应我市林业发展水平,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支撑体制与运行机制,初步建立林业技术创新体系,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以上,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成果推广率提高到50%以上,使我市林业科技综合水平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为我市“十一五”林业重点工程(“四旁”造林工程、经果林基地建设工程、荒山绿化工程、城市增绿工程、绿色长廊工程、农田林网建设工程等)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大幅度提升林业行业的技术水平。筛选出一批适合我市的先进关键技术,予以推广应用。实现工程建设从主要依靠投资规模扩大的外延式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内涵式增长方式转变。
——初步建立和完善林业质量技术监督体系。抓好林业行业的标准化、质量和计量工作,监督检查林业市级标准和行业强制性标准的实施,继续建设一批林业标准示范基地。
——尽快完成市林业科技信息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高效计算机网络体系,以林业的信息化带动林业的现代化。
三、“十一五”林业科技发展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科技工作将紧紧围绕科技成果转化这个核心,努力在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积极发展林业高新产业,加大科技创新示范力度等层面上进行重点部署。
1、 加强基础及应和研究,提高林业科技发展水平。林业基础及应用研究主要围绕森林资源培育、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林产品高效利用展开科技攻关和专项研究。始终把解决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和突破口,围绕市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集中优势资源,务求实效。重点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
(1) 淮北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其基本构想是:以全市城市、集镇、村庄绿化及森林公园、湿地建设为“点”,以道路、河渠绿化为“线”,以成片造林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建设为“面”,以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为重点,点、线、面结合,营造一个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效益兼顾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通过建设森林生态网络,创建全国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2)林业生态工程技术研究。重点加强对林业分类经营技术的研究,退耕还林工程水土保持功能、城市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技术,农田防护林体系高效可持续复经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3)商品林培育及优质高效加工利用技术研究。主要开展速生丰产林、优质经济林、生物质能源林新品种引进、筛选和选育技术,加快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林木新品种、名特优新经济林新品种,以及经济林产品贮藏保鲜技术、加工利用技术。大力加强实木及木材工业剩余物高效加工利用技术研究。
(4)重大森林灾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加强经济林、杨树等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重大检疫性林木病虫害的检疫、监测和预警技术;加强森林防火技术的研究,强化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
2、积极促进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业科技创新能力
(1)建设淮北数字林业,加快林业科技信息网络的建设。我市的“十一五”数字林业建设要以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为切入点,按照工程管理要求,选择有关乡镇,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要尽快建立淮北市林业科技信息网,形成以市林业局为中心,上与省林业厅、安徽林业科学研究院,下与各县(区)林业局(农林水利局)各类基地相联络,并且同市相关局、兄弟市林业部门实现互联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
(2)积极引进先进林业技术。“十一五”期间,积极争取向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省财政厅、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申报,争取每年获得2-3个项目,加快林业品种的更新换代。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内外先进品种、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我市林业有一个较大的进步。
3、加大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力度,提高重大林业建设工程的科技含量
(1)进一步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体系。要加强市、县(区)乡三级林业科技推广站的建设。要在重点林业建设工程中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机构,使科技成果有一个顺畅有序的转化渠道,实现科技与生产在体制上的自然融合。积极鼓励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村各类林业协会的发展,建立一支由专业技术人员、农民、企业家和其他社会力量等广泛参与的、宏大的科技推广队伍。同时进一步完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充分调动科技人员、林农和企业推广林业科技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专业队伍与农民组织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
(2)重点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林业科技成果与实用技术。认真组织实施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工程。主要内容是:为两大体系(即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引进与自主开发10项林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培养50个林业科技示范户。通过试验、示范、组装配套,从全国林业科研新成果中筛选出适合我市推广先进技术装备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重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提供科技支撑。
(3)加快林业科技产业化步伐。重点建设林业科技示范园和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完善其创新服务体系,使之成为全市重要的成果转化基地和林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积极鼓励企业、高校与农户接口,支持林科教、产学研相结合,技工贸一体化,抓好各类林业科技中介机构与技术市场的建设。积极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积极探索以成果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成果推广新形式和分配新机制。大力扶持科技先导型林业企业,重点在林木种苗、经济林、果蔬贮藏加工、人造板、林产化工等领域,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企业加以扶持。
(4)切实抓好林业科技培训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加强对现有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继续抓好专项技术培训,加速先进、实用技术的交流和普及。做好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工作。进一步抓好林业技术推广部门对农户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试验示范工作。充分运用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和举办函授、夜校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技术队伍。
4、切实加强各类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强化林业标准体系建设和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1)重点建设好一批科技示范项目。建设的项目主要有:良种繁育示范工程项目、现代林业栽培示范工程项目、林业信息网络工程项目、林产品加工项目、城市森林建设项目。通过林业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努力建成技术领先、管理科学、示范性强、效益显著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2)抓好林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内容包括:造林新技术示范、林木良种繁育示范、林业新成果产业化示范和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及推广等。以提升成果转化的辐射和示范带动效应。加大党政领导创办林业示范点与科技推广工作有机结合的力度,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强化科技推广,争取使每个党政领导创办的示范点都成为林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
(3)完善林业标准体系建设,强化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围绕提高林业重点工程的建设质量,进一步完善我市的林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标准化技术机构,根据林业重点工程的需要,成立相应的工程建设科技支撑考核指标体系及相关的管理办法,严格按标准设计、施工与检查验收。强化林业质量监督工作,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质量加大监督抽查的力度。
四、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对林业科技工作的领导。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林业科技工作的领导,把科技兴林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实行林业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将科技兴林工作列入林业主管部门年度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科技管理部门建设,健全管理机构,配备精干管理人员。
2、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增加林业科技投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林业科技经费投入增幅高于同期林业建设投入的增入幅度并优先安排,对没有按一定幅度增加科技经费县(区)林业主管部门,市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在资金和项目上对其进行调控。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林业科技项目时,要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经费。进一步落实在林业重点工程中安排不少于3%的经费用于科技支撑的措施,持续稳定地加大投入力度,确保科技支撑配套经费落实到位。实施激励和扶持政策,建立多元化林业科技投入机制。要发挥国家、市场、企业的作用,形成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银行贷款、企事业单位自筹、风险投资、合作研究开发和国际资助等在内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林业科技投融资体系,多渠道增加林业科技经费。完善林业科技资金管理办法,建立林业科技资金部分有偿使用机制,提高林业科技资金使用效益。
3、加强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林业科技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队伍素质,在于林农应用科技的能力。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关键措施来抓,造就一支由学科带头人、林业技术推广人才、林业科技企业家、高素质农民和林业科技管理干部组成的队伍,促进我市林业科技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这是增强我市林业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主要从“培养、激励、培训、使用、引进”五个方面来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抓好林业技术推广部门对农户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试验示范工作。
4、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不断拓宽我市林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领域和渠道。扩大和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际组织、社会团体等各类机构开展林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国际林业技术援助项目和林业科技合作项目,积极组织和参加国际、国内林业科技交流活动,加强与国际国内大型林业企业的科技合作,加快我市林业科技产业化进程。加大智力引进力度,多渠道和多形式地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专家来我市工作、讲学、研究,努力学习,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先进林业技术和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