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多维度厚植绿美生态底色
近年来,淮北市以林长制改革为引领,聚焦“扩绿、兴绿、护绿”三大主线,系统推进造林绿化提质增效、森林资源长效管护和林业惠民产业发展,有效推动绿美江淮建设,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向提升,为全市林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动能。
科学绿化提升“颜值”。针对石质山森林质量不高、林分结构单一、森林景观单调等问题,出台《淮北市国土绿化“二次上山”规划暨绿水青山2.0版(2023-2028年)》,重点推进国土绿化“二次上山”森林质量提升工程,以适宜本地区的彩阔叶树种为主,构建乔灌结合、疏密适当的石质山森林景观。今年计划栽植补植黄栌、乌桕、黑松及花灌木10万余株,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2753亩,退化林修复面积3000亩,多层次推进石质山彩化美化,全力营造“沉浸式”四季景观。
齐抓共管维护“安全”。深度推进林长制与基层治理融合,注重发挥镇村林长、民间林长等重要力量,强化林长+河湖长、淮宿跨界联合林长制机制优势,实现管林护林“一巡双查、联合巡查”,推动涉林类一般问题解决在基层,重难点问题由市县林长牵头解决。2024年以来,解决林木管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问题24个,市级林长领办督办重难点任务12项,有力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绿色富民拓展“路径”。发挥塔山石榴、段园葡萄、黄营灵枣等多个乡土品牌优势,推行“林长+党建” “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石榴、笆斗杏、灵枣等特色产业,累计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森林康养基地等40个,有效带动本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推动集体经济绿色增收。依托森林防火通道,建设“龙脊天路”旅游风景道,打通“生态、交通、文旅”三大关卡,通过线性空间激活周边地区红色文化、休闲采摘、森林康养等多元业态发展,创新构建“生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皖北地区林旅融合发展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