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林长制改革 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淮北市林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近年来,淮北市林业部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深化林长制改革为引领,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精准提升石质山森林质量,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持续推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向提升,为全市林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聚焦扩绿,生态文明底色更浓。多点发力建设绿美江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淮北市绿美江淮行动实施方案》,制定绿美镇村、绿美河湖、绿美校园等十大行动,与义务植树、农田林网、森林村庄建设有机结合,优选优良乡土树种,增加绿化层次,丰富绿化景观。2024年以来,创建绿美乡镇2个,绿美村庄6个,完成人工造林1967亩,封山育林3000亩,退化林修复13050.6亩,森林抚育27000余亩。深入实施“二次上山”行动。随着国土绿化持续推进,全市石质山已完成初始绿化。但多以侧柏为主的纯林,森林质量亟待提升。在此背景下,市林业局牵头,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开展“二次上山”行动,实施“每年5万株黄栌”计划,系统推进石质山绿化美化彩化及配套防火步道、消防设施建设等提升工程。2025年在东部石质山场重点片区栽植黄栌、乌桕等彩叶阔叶苗木12万余株。抓好林业资源管理。聚焦林业要素服务保障,创新林地占用审批举措,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为全市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淮北市高铁西站纬四路林地报批项目入选淮北市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审批办理最快典型案例。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落实林地“占补平衡”,建成林地储备库220.15公顷。
二、聚焦兴绿,绿色发展动能更强。特色产业富民增收。以石质山绿化提质增效和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品牌建设,打造榴园石榴、黄里笆斗杏、段园葡萄、黄营灵枣等特色品牌产业,累计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森林康养基地等40个,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家门口就业,不断夯实产业富民基础。发挥石质山森林资源优势,形成以林下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模式,2025年1-5月份林下经济产值达9630万元,累计利用林地面积6.6万亩。“林旅”融合激发活力。聚焦 “龙脊天路”森林防火道建设,以石质山绿化提质增效为目标,持续推进相山林区森林抚育、东部山场美化彩化,配套建设防火步道,改建防火瞭望塔为山顶观景平台,不断释放林业生态价值,实现森林可进入、可体验。通过政府引导,鼓励群众参与,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森林康养、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林旅融合发展模式。举办杏花节、石榴文化旅游节等主题品牌活动,精心培育林旅融合品牌,吸引周边地区群众游玩,促进林业产业提档升级。林业碳汇助力绿色发展。在学习借鉴福建、贵州毕节等地区林业碳汇经验基础上,提早谋划部署,结合林业资源状况,制定林业碳汇实施方案、碳票管理办法及计量监测方法等,建立林业碳票开发交易与应用体系。发行全市第一张碳票,建立“淮北市碳汇林基地”,推行碳票“零售”。探索“碳汇+”模式,拓展应用场景,实现林业碳汇在义务植树、林业行政执法、绿色低碳金融等领域应用。“碳汇+生态司法”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实现从“治罪”到“治理”工作思路转变。
三、聚焦护绿,生态安全屏障更牢。持续推进依法治林管林。坚持严的基调,依法维护和打击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滥伐盗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组织开展森林督查、破坏野生动植物专项执法检查,去年以来办理林业行政案件20余件。同时,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鼓励新进人员参加执法资格考试,注重业务技术培训,提升林业行政执法水平。持续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落实湿地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打造多层次湿地保护体系。现有省级以上重要湿地2处,发布一般湿地名录6处、湿地保护小区57处,全市湿地保护率达56.7%。严格打击违法行为,抓好自然保护地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检查、违规占用执法检查、疑似点位核查等,确保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持续筑牢森林防火“安全网”。落实森林防火网格化机制,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全市180名护林员成为网格员,动态监控火险。加强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在相山森林公园重要片区割草2700亩,构建防火带隔离墙。及时更新补充森林防火物资,购置森林防火摩托车4辆;安装森林防火语音宣传杆19个,发送森林防火短信10余万条,张贴禁火令3000份,悬挂宣传横幅300余条,发放宣传彩页1万份、典型案例折页手册2万份。2024年以来,全市森林防火形势安全平稳,没有发生一起较大及较大以上的森林火灾。
四、创新改革,林业治理效能更高。“林长+”提高履职质效。发挥林长“制”的优势,把握“长”这个关键,市级总林长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对森林防火、林长制改革等重点工作多次作出批示,签发总林长令,督导指导林业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推动工作落实落细。市县林长通过现场调研、“四不两直”、督查督导等方式,履行巡林、“三联系”等工作职责,协调解决古树名木保护、基层林业队伍建设等重点难点事项,有效提升林业资源保护水平。“标本兼治”杨柳树飘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破解杨柳飘絮扰民问题,实施杨树更新行动,制定《淮北市“杨树更新”工作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杨树更新换代。通过注射抑制剂方式减少杨柳花芽分化,减轻飞絮产生,今年以来,治理杨柳树1.1万棵,注射抑制剂5万支。创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改革。聚焦本地区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和生长情况,按照“精准测报、有的放矢、统防统治”的原则,采用“无人机+地面防治”模式,实施“靶向治疗”,通过前期监测、踏查,及时掌握虫情,悬挂400个美国白蛾和杨小舟蛾诱捕器,全市防治面积由55万亩“精准”至30万亩,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高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