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实施“二次上山”行动
推动石质山绿化提质增效
随着我市石质山绿化进程的推进,全市20万亩石质荒山初始绿化已基本完成。为做好初始绿化遗留下来的斑秃、稀疏地段加密补植提升,促进山场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打造成为一个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森林,实现全市石质山场由“荒山”变“青山”,再由“青山”变成“生态山、碳汇山、金山、银山”的二次嬗变,市林业局科学谋划开展“二次上山”行动,推进石质山绿化提质增效。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科学造林与生态、绿化、美化相结合,编制《淮北市国土绿化二次上山行动规划暨绿水青山2.0版(2023-2028年)》,统一规划设计、技术标准、检查验收、项目管理。实施“每年5万株黄栌”计划,营造石质山“沉浸式”四季景观。实施龙脊天路四季景观工程,累计栽植彩叶阔叶树种12万株,修建登山步道4.1公里,增绿扩绿、彩化美化山场6000亩。实施相山林相改造工程,栽植侧柏、黄栌、连翘等乔灌木近10万株。
创新造林方式。在“七步造林法”基础上,深入开展石质山造林技术研究,研发种植模式、树种选择、植树整地、树苗抚育等方面专门标准和成型技术。利用无人机运输等方式,提高山场造林效率。制定《林业项目工程管理办法》,健全有标准、有队伍、有督查管理机制,实行一线督导、跟班作业,严把质量验收关,荒山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超96%。
发展林业产业。利用山脚坡地土层深厚优势,建设石榴、灵枣、核桃等经果林基地,引入安农大核桃、石榴技术服务团队,成立林业(专业型)科技特派团,开展科技强林行动,服务涉林主体303户。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采取“政府+合作社(公司)+农户”经营管理模式,推动林业产业集约化经营,实现榴园村、梧桐村山场“小园”变“大园”。